答谢宾客
火化结束后,出于礼节,丧属要对前来参加葬礼的宾客进行答谢。按照习俗,应该向每一位来宾赠予回礼。回礼一般包含香皂、毛巾,若逝者超过80岁,则称为“喜丧”,回礼中需要另外附加寿碗。赠送回礼,一是表达感谢之情,二来因为人们自古认为丧事带有晦气,赠送回礼也有洗去晦气之意。需要注意的事,很多宾客只是在灵堂治丧期间前来吊唁,并不会出席最后的出殡和追悼仪式。因此,回礼需要提前准备。殡仪服务公司大多都有回礼销售。当然,您也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习惯,选择一些较有个性回礼产品。
从头至尾都全程出席的宾客,一般都是至亲好友。对他们不光要赠送回礼,还应该设宴款待。设宴地点没有固定要求,一般可以选在家附近的餐厅或酒楼。宴席结束后,完整的治丧流程才算真正地结束。
至此,一套完整的传统治丧流程就全部结束。关于其中的具体细节或传统习俗,只需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若仍有不清楚的地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殡仪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会对您进行指导,不用过分担心。
祭祀
逝者过世后,依照传统文化和习俗,应该定期进行祭祀仪式,以表达追思和怀念之情。
祭祀亡者
1、做七
汉族传统葬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古时做七,在人死后,于“头七”(第七日)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法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这种做法不光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也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因此,现在的做七比起古制已经简化很多。
一般情况下,只需购买少量的纸钱、香烛和简单的供品,在逝者去世后,每隔七日在家中祭拜,做满七七四十九日即可。既能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也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财力。
按照本地的风俗,七个七中可剔除一个不做。另外,做七当日农历日期尾数为“七”的,这一个七也不做。
传统做七
习俗
按传统习俗,“头七”由逝者儿子负责准备祭品;“二七”由媳妇负责;“三七”由出嫁的女儿负责;“四七”由侄女们负责;“五七”由出嫁的孙女们负责;“六七”由出嫁的侄孙女或曾孙女负责;“七七”或称“满七”由儿子负责。
【二七、四七、六七】
一般习俗以一、三、五、七这几个单七祭为重,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钱、不哭灵,称为“空七“。
在临安和宁波等地区,也有让女婿做“六七”的讲法。
【头七】
一般认为,死者的魂魄会于“头七”返回家中。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准备一顿饭,之后最好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着也要躲到被窝里。如果死者魂魄回来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影响他投胎为人。也有人说,人死后魂魄会在头七到处飘荡,当天家人应在家中烧一个梯子状的东西,作为“天梯”,让魂魄顺着天梯到达天上。一般人家也比较青睐在头七做法事超度亡灵。这样亲人能早登极乐。
【三七】
三七也备受重视,可以由外甥、侄辈来做。
【五七】
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有在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人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而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就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XX回来吧!”然后在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后,就给人们观赏事先扎好的设施齐全的住宅,现代社会类似祭品花样也很繁多,各种家电一应俱全,这个就看个人喜好了。观赏之后,就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让死者在阴间有房住,叫做“化库”。
【断七】
断七之后就出了孝期了,一般都很看重,亲朋好友都会参加“断七”礼仪活动。“断七”这天一般会请道士和尚来做法事,保平安。人们认为这是为活人祈祷,念经拜过之后子女们就要脱下丧服,换上日常衣服。
【犯七】
是指祭七当日恰逢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逢“犯七”,家人至福地拜祭时沿路插五彩旗和小雨伞,让亡灵躲避恶鬼的纠缠。
2、百日
指人去世后的第一百天。根据传统习俗,百日当天,家人常常要请僧人举行诵经拜忏的仪式,并宴请宾客。进入现代社会,这些程序逐步得到简化。如今的百日,也和做七一样,购买少量的纸钱、香烛和简单的供品,自行在家中祭拜即可。比较讲究的家庭,仍可按照传统习俗,举行诵经拜忏等仪式,但宴请宾客的情况基本上不再出现了。
传统百日
旧时丧葬礼俗,孝子百日内不宴客,不饮酒娱乐,不到别人家去、不剃头、甚至不洗澡,也不换衣服,谓之“百日守灵尽孝”。过了百日,这些禁忌便可取消,孝服也可逐渐减除,孝子除在重要祭奠日穿白戴孝外,平时只穿白鞋,男的在帽子上逢一圈白布;女的扎白头绳,有的地方男的用自帽顶、女的用白衣扣表示戴孝。陕南的孝子在剃头时,后脑勺上要留一撮头发,以示守孝,因古人认为“发肤受之父母”,表示不忘父母养育的恩德。
死后百日头上叫“百期”,文称“过百日”。也是例祭日之一。这天死者的一般亲戚不来,但死者的亲属及近亲中的晚辈如侄儿、外甥、已出嫁的女儿等必须上坟祭祀。前一天下午孝子就要到坟上去请灵,到坟前先烧纸祭奠,然后将“牌位子”顶在头上,至大门口,子女哭迎,天黑后烧夜纸祭奠,次日早饭后,再到灵牌前哭祭,名曰“烧百日”。
准备物品
牲礼、五味碗、水果、酒和银纸等
3、周年
逝世满一年为周年,满三年为三周年。按古制,周年祭祀较为隆重,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礼队、鲜花、贡品等都比较讲究。死者已出嫁的女儿皆要返回家来供养牲礼祭拜,亦有延请道士、和尚诵经法事的。此日后结束,才能脱去孝服。
如今的周年已省去服丧、诵经法事等诸多繁文缛节。由于此时逝者多半已经安葬,亲朋好友大多携带祭品供品在逝者新坟上进行祭祀。聚餐之后,周年便宣告结束。
4、忌日
习俗与周年相似,只是忌日时大多只有家中亲戚参加,朋友等其他社会关系人员不再出席。
祭祀先祖
1、清明
汉民族传统上多于清明时节或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进行全家扫墓和郊外踏青的活动。由于各地风俗不同,举行扫墓的日期也不相同。一般民众多以清明为主要扫墓祭祖的时节;也有人习惯以清明前后十日为弹性扫墓期,以避开清明正日扫墓热潮、无法上山的困扰。
清明一到,一家大小携带各种相关祭品前往扫墓,先将坟上累生的杂草以锄头或练到拔出,或另外栽植桂花、松树等、并检查坟冢是否有崩塌再填以新土,待坟墓收拾妥当,便执行“挂纸”仪式,象征盖厝瓦,以示该坟冢有后代子孙在祭祀。如今大多数人们去世后都安葬在公墓中,填土除草等习俗已不存在,多以擦拭墓碑,清扫灰尘替代。随后焚香烧纸,献上贡品,便算祭祀完成。
祭奠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前,也可在清明节当天,但一般不超过正午12点。清明节后不祭祀。
扫墓禁忌
孕妇应避免清明扫墓活动;
不可在墓地照相;
忌穿大红大紫;
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坟头长草必需修整;
发不遮额忌买鞋;
忌嬉骂,非议先人。
准备物品:香蜡纸钱、刀头肉、酒、供果、鞭炮、包袱
2、中元
关于中元节的意义,佛教与道教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普渡: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放到专门的供桌上,再在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如今的中元节,只需购买少量的纸钱、香烛和简单的供品,自行在家中祭拜即可。
3、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这一天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也是为亡故亲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祭祀前:一般在上午进行。准备供品,购买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吃过午饭便可上坟烧寒衣。
祭拜:焚香点蜡,摆放供品,亲属一一作揖磕头;再在坟头前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等置于圈内,点火焚烧。通常在自家坟头划圆圈时,人们会在旁边另划个圆圈。其用意在于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在于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寒衣必须烧尽,否则亡人不能使用。
此为老北京风俗。
4、除夕
我国部分地区有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祭祀祭拜的注意事项
在传统的汉文化民族信仰中,因人、事、时、地、物等因素的不同,祭拜亲人的习俗各有差异;在亲人祭拜活动中,以下事项需加以注意:
1、祭拜禁忌
身心干净最为紧要。祭拜当日的吃食以清淡为主,衣着整洁。对于女性来讲,例假期间及孕期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
寄托哀思,白色为宜。因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花语,最为适合祭拜。颜色以白色为佳,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显得庄重、严肃、纯洁;又不显得过于哀伤。
不可嬉笑打闹。墓地、灵堂前,不可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
穿衣配饰应该素色为要。尤其忌穿大红大紫的衣服,也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本命年者除外)。
2.祭拜时间
为趋吉避凶,祭祀多于吉日吉时举行。通常风水师会翻查《通书》,而民众多根据黄历上所记载的宜忌事项来择定。民俗讲究祭拜活动宜早,多在午时以前进行。
3.祭拜物品
敬献亲人祖先时,主要供奉酒肉和瓜果,或亲人生前喜欢的吃食;祭拜鬼众时,焚烧香蜡纸钱即可。